还记得你自己20岁时,打篮球的样子吗?
20岁是一个神奇的年纪,虽在法律上早已成年,但在很多人心里,自己却还是个宝宝。20岁就像一道坎,或许还有对青葱岁月的念念不舍,但我们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20岁的篮球梦,有多少人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有多少人又决心一拼到底。在今年NBA 5v5的赛场上,就有三位即将年满20的年轻球员。他们都经历过高中篮球生涯的辉煌,也感受到前路上的挑战。在20岁的岔路口,他们又会如何选择?我要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叶天宇(19岁,广州盛世杰青)*曾作为主力球员及队长代表广东实验中学两夺广州高中联赛冠军,叶天宇的高中篮球生涯堪称完美。但在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大学赛场,面对自全国各地的篮球精英,叶天宇辉煌的过去,似乎不值一提。以前,我是广州高中联赛的全明星,三年拿了两次冠军;现在,我是大学校队里替补中的替补;而刚入学的时候,甚至连12人的大名单都进不去。曾经在球场上“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现在连1秒钟的上场时间,对我而言都十分宝贵。更严格的训练,更高强度的对抗,让我看到了差距,也感觉到了迷茫;如果愿意,我可以在“阳光组”里找回往日的荣耀;但我就是渴望在更高水平的舞台证明自己的实力;场下翻记分牌,没关系;看学长们打球,也是一种学习。垃圾时间上场,没关系;我会拼尽全力,不辜负教练的信任。即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板凳度过,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呐喊,为球队出力。在篮球的世界里,没有进步,就是退步;没有过人的天赋,就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苦练;时刻做好准备,只为当自己名字被叫到的时候,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关于未来:放平心态,球狠,话不多——谷毛唯嘉(19岁,台北TEAM NCCF)*精瘦的身板,清爽的小平头,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似乎永远都榨不干的旺盛精力,是大多数台湾高中生球员给我们的印象。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高中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星球员,是无数篮球少年最大的梦想,同时也需要承受聚光灯下的压力。即将升入大学,谷毛唯嘉选择放平心态,重新开始。少说、多做是我的风格;大学季前赛的对抗,NBA 5v5的赛场,帮我找到差距;曾经轻松的突破,不再轻松;曾经强硬的防守,遇上更强硬的进攻;运球、投篮、防守脚步,一切都从基本功练起想一直比别人强,就要永远比别人练得更多。台湾地区高中最佳后卫?我更在意输赢;上到大学打替补?我早有准备;作为球队新人,连在球队大巴上讲话都小心翼翼、轻声细语;但只要比赛哨声响起,便瞬间开启“球队领袖”模式。运筹帷幄、胸有成竹,他是球队进攻的发动机;队友进球,板凳上的他手舞足蹈,振臂欢呼;球场之上,不论辈分,我只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长人如林的内线,虽然偶尔有点小怕,但仍然坚定杀入。身体接触,我随时做好心理准备;关键时刻,我也绝不手软。场上这般无畏无惧,是台湾原住民布农族血液中流淌的骁勇善战;更是源自家人在背后的无限支持与鼓励。年将20,1米73的小身板,巨大的潜能正等待爆发。梦想得来不易,我的篮球路,从不服输——梁嘉显(18岁,香港Team Passion)*大多数香港家长对篮球的看法很简单:打篮球是一个没有前(钱)途的选择。同时,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学校里唯一的篮球场或许还是排球场、手球场、羽毛球场……如果是第一次去,地上五颜六色的边线会让你找不着北。但对梁嘉显来说,篮球场的位置,他比谁都清楚。当我是家人眼中那个一事无成的调皮小孩时,我遇见了篮球;当大多数家长认为打球没有出路时,我用冠军,给父母安心和自豪;角色变化的落差,高一转校时就有遇到,曾经的球队主力,绝不接受场下“看客”的角色。早上6点到8点,晚上9点到11点,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加练。1年的时间,从“看客”打到主力,我为自己正名。儿子的成长,父母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从“零”防守,到全队让教练最放心的防守球员,每天早上6点开始,拉体能、练脚步,从基本功抓起。持续1个月的台湾特训,尽管再怎么枯燥和辛苦,但从看到自己和别人差距的那一刻起,心中便没有认输二字。无论是甲级联赛的训练还是NBA 5v5的较量,我承认经验和实力上的差距,但拒绝没有拼过的失利。不惧言语和肢体的碰撞,这是我对胜利的渴望。因为,不服输,就是我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