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里的“世界杯”
这两天
2022卡塔尔世界杯刷爆全网!
你熬夜看球了吗?
当国画碰撞足球
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古人笔下的足坛争霸!
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时称为“蹴鞠”。
汉代时,蹴鞠就已经发展成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足球运动。在李尤的《鞠城铭》中写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鞠是圆的,球场四周围着方墙,象征天圆地方,阴阳相对。比赛时效仿月份,双方各六人,共12人进行对阵互相抗衡。
《鞠城铭》书法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个疯狂“球迷”,这从现存的《宋太祖蹴鞠图》中便可以看出。原作者为北宋的著名画家苏汉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则是元代钱选的临摹品。画面设色淡雅,用线古拙,踢球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宋太宗,观看的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等四位宋朝开国功勋。
钱选(元)《宋太祖蹴鞠图》
赵匡胤踢球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他尤其擅长“白打”,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花式足球”,即踢球时,用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随心所欲,可使“球终日不坠”。
杜堇(明)《仕女蹴鞠图》
元代以后,蹴鞠活动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很多女士也爱上了蹴鞠。明画家杜堇绘有《仕女蹴鞠图》,描绘了仕女们在花园中玩蹴鞠的情景,与现代女子足球崇尚力量与速度不同,女子蹴鞠因为以表演为主,对从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艺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称为“美人蹴鞠”,它体现的是女子在蹴鞠时的一种特有的阴柔之美。
马远(宋)《蹴鞠图》
此幅作品,是目前存世的古代蹴鞠图像中最大的一件,在英文出版物上,它的名称为“The Football Players”,看来“足球”理念深入人心。“抬头踢球”是这幅《蹴鞠图》最独特之处,存世的同题材绘画中人物多在“低头争球”。画中皮球被踢至半空,众人望球兴叹,被古人冠以“流星赶月”的美名。
黄慎(清)《蹴鞠图》
此作为绢本设色,纵115.6厘米、横125.3厘米。天津历史博物馆藏。黄慎是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幼年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图中宋太祖身着龙袍,与赵普正在争抢。人物用笔细劲削力,顿挫自如,有草书行书之意。玩者之动态与观者之静态,相映成趣。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笔意奇趣不俗。
从蹴鞠到足球
从中国到世界
这项运动彰显着它狂热的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