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分析|梅森·芒特:球迷眼中的 “非巨星”,教练青睐的体系核心
对于一名惯用右脚却司职左内锋的球员来说,球迷最期待看到的,是他能在对方防线与中场之间的“肋部空档”找到机会,并为身前的进攻球员送出穿透性直塞球。
比赛进行到第5分钟时,芒特便展现出了这一核心能力:他为姆贝莫送出一记穿透阿森纳防线的直塞球,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2021年欧冠决赛中,他为凯·哈弗茨送出的制胜助攻——正是那记精准传球,帮助切尔西1-0击败曼城,捧起欧冠冠军奖杯。不过此次姆贝莫接球后内切的角度过大,最终射门直接被阿森纳门将大卫·拉亚扑出,未能将机会转化为进球。
上半场中段,芒特还为姆贝莫送出一记横穿全场的大范围转移长传。去年阿莫林刚接替埃里克·滕哈赫执教曼联时,“通过大范围转移快速改变进攻方向”曾是球队最鲜明的战术特色。这记长传本可让姆贝莫为套边插上的右翼卫迪奥戈·达洛特创造进攻机会,但由于传球时机稍晚,达洛特已提前处于越位位置,这次有潜力的进攻最终未能形成威胁。
不过,内锋与翼卫之间的联动配合,本就是3-4-2-1战术体系的核心设计思路,而芒特总能精准判断出“自己一侧翼卫”的跑动路线与位置。
下面这一进攻回合便是典型案例:芒特先是通过横向跑位,将阿森纳右后卫本·怀特牵制至内线,随即预判到左路外侧的空档,紧接着绕球调整身体姿态,用左脚一脚出球,将球精准传给左路翼卫帕特里克·多尔古——此时多尔古面前已形成半个球场的开阔空间,为后续进攻创造了充足条件。
多尔古自今年1月从莱切加盟曼联以来,此役或许是他代表曼联出战以来表现最佳的一场比赛。而他的出色发挥并非偶然——在芒特身后踢球时,他获得了更多被“输送进攻机会”的可能,因为芒特本质上是一名擅长“为队友创造空间与机会”的战术型球员。
从比赛过程不难看出,多尔古很享受与芒特的配合——例如这一进攻回合,芒特在左路外线牵制防守球员、拉开宽度时,多尔古则从内线穿插跑位,两人形成一外一内的联动,为球队进攻开辟了新的路线。
下半场比赛中,曼联左路进攻的威胁性明显提升——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三后卫体系中司职左中卫的卢克·肖频频前插参与进攻,进一步丰富了左路的进攻层次。
以这一进攻回合为例:左路翼卫多尔古在外线拉开宽度,吸引防守注意力,卢克·肖则从左中卫位置内切穿插跑位,而芒特则留在中路核心区域,接应卢克·肖的回做球后完成射门,可惜皮球最终被阿森纳防守球员封堵,未能形成破门。
除此之外,球队在进攻过程中还展现出战术轮转的灵活性。
比如这一画面:原本应出现在芒特“左内锋空档位置”的球员变成了多尔古,卢克·肖则临时接替多尔古的翼卫职责,完成套边拉开的任务,而芒特本人则退至三人中相对靠后的位置,承担起发起第一传、梳理进攻节奏的职责,整个过程体现出清晰的战术协同思路。
尽管这些战术设计在纸面上看似简洁明了,但曼联右路进攻的持续乏力,恰恰凸显了“球员间战术默契”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配合熟练度,再完善的战术也难以落地。
姆贝莫在比赛开场阶段曾凭借内切突破制造过一定威胁,但除了前文提到的“传球延迟导致达洛特越位”这一失误外,他还曾与右路队友阿马德出现配合偏差——阿马德本在原地等待接应,姆贝莫却错误地送出一记直塞球,完全误解了队友的跑位意图,导致进攻中断。
如今距离芒特完成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英超)首秀已过去6年——早在那个赛季的揭幕战中,他便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展现出了出色的跑位意识与传球串联能力,即便当时他所效力的切尔西最终以0-4惨败。时至今日,仍有部分质疑者认为,芒特本场的表现又是一次“零进球、零助攻却被夸赞”的普通发挥,未能展现出决定性作用。
今年夏天,曼联确实签下了三名个人能力出众的进攻球员,但“引进优秀个体”对曼联而言并非新鲜事。这支球队长期以来最欠缺的,是整体战术的凝聚力与球员间的配合默契;而芒特这样的“体系适配型球员”,恰恰能成为串联球队进攻、激活队友能力的关键纽带,让身边的队友在战术框架内发挥出更高水平。
这,正是教练群体始终青睐他的核心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