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全国纪录 !博罗视障女孩陈志怡用汗水书写“骑迹”
在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比赛的激烈角逐中,来自博罗的视障女孩陈志怡,以出色的表现斩获B级女子双人车组场地团体配合竞速赛冠军,并创下全国纪录,同时夺得1公里个人计时赛季军,成绩斐然、令人振奋。
在陈志怡家里,两个憨态可掬的海豚造型吉祥物娃娃摆在桌前,绒毛上还沾着些许旅途的细碎尘埃。陈志怡笑着向记者介绍:“这是这次比赛的‘小奖励’,拿下一块奖牌就可以换一个娃娃,想拿多几个娃娃可得下不少功夫。”陈志怡的话语里,没有过多对奖牌的炫耀,倒像是在分享一件心爱的小事 。在这8年间,在陈志怡身上藏着太多比奖牌还要动人的励志故事。
奖牌加身:赛场见证八年奋斗成果
今年27岁的陈志怡,如今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培英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点)的大二学生,也是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队员。在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中,她以1分10秒64成功摘下B级女子场地1公里个人计时赛季军,更是与队友并肩以52秒21的成绩斩获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并创下全国纪录。“当时特别激动,感觉所有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回忆起获奖瞬间,陈志怡的语气里仍难掩喜悦之情。
这份成功并非偶然。自2017年初进入省队后,陈志怡多次参与省级、国家级残疾人自行车赛事。从最初在队伍末尾艰难追赶,到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过去的比赛里,她也曾经历过失利,也曾在赛后默默复盘调整,但从未停下脚步。如今再谈及过往的比赛经历,她坦言:“来都来了,不能退缩。能站在赛场上就已经很不容易,尽力而为,就是对自己这么多年坚持最好的交代。”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不负有心人。八年的坚持,陈志怡收获了10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更令人瞩目的是,她已连续参加三届残运会暨残特奥会,并屡屡拿下前三名的好成绩——2021年曾一举拿下B级女子争先赛和女子1公里计时赛双料冠军;本届赛事中,她再获一金一铜,并打破女子团体竞速赛全国纪录,成绩可谓十分亮眼。
训练坚守:拒绝母亲劝说,咬牙挺过艰辛
陈志怡与自行车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选拔。当时,陈志怡是惠州市残疾人田径队队员,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教练李鹏过来队里选拔队员,由于肢体协调性欠佳,陈志怡未被选中。2017年初,省队再次到惠州选拔,恰逢队里缺人,陈志怡得到了“先试试”的机会。谁也没想到,从此,她与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开启了八年的骑行之路。
刚从市队转入省队时,陈志怡曾一度陷入困境。省队的训练强度远超市队,全新的训练环境、陌生的项目知识,让她初次接触时倍感吃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靠着一股“咬牙坚持” 的韧劲,一点点克服困难,慢慢跟上了队伍的节奏。为了实现追赶,她除了完成任务外,还在晚上给自己“加练”。与此同时,陈志怡感受到自行车项目的高危性。她曾亲身经历过皮外伤的疼痛,更目睹过队友从自行车上摔倒导致锁骨断裂的惊险场景,这些都让陈志怡更加明白,训练时必须全神贯注。“一旦在比赛前受伤,之前所有的付出都白费了。”这份清醒的认知,让她每次训练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训练的艰辛,母亲程惠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由于不放心陈志怡,母亲和两个哥哥曾驱车前往训练场“偷偷”看她训练。“我们看到她的衣服、头发全都是汗,都能拧出半盆水来了,我们都说‘阿怡妹,不要练了,跟我们回家吧’,结果她不肯。”程惠连回忆道。陈志怡知道家人心疼她,但既然来了她就不打算退缩,每次面对家人的劝说,她都“犟着”拒绝:“来都来了,拿不出成绩怎么好意思回去?”
母亲虽心疼女儿,却也明白她的倔强,“她很坚强,也很有骨气,既然她这么坚持,我们就尊重她的意见。”程惠连的关心转化成了电话里一遍遍“注意安全”的叮嘱 ,以及在她疲惫时的一句句鼓励,家人永远是陈志怡最坚实的后盾。
学业逐梦:自觉勤学,兼顾提升与爱好
赛场之外,陈志怡同样是学业上的 “追光者”。
作为一名运动员,如何在训练与学习间取得平衡?这是陈志怡日常生活里的重要课题。由于白天的时间大多被训练占据,因而,她把碎片化的休息时间 “挤” 出来用于学习。每次训练间隙,她总会自觉拿出向同学借来的重点笔记,用读屏软件辅助,反复翻看、聆听,把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一一记牢。队友们常说:“只要看到陈志怡休息时拿着手机或笔记本,就知道她又在‘补课’了。”
提及陈志怡的学习,母亲的脸上满是欣慰:“从来不用操心她的学习,她特别自觉。有时训练到很晚,还会主动跟我说起今天学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怎么解决的。” 除了完成大专课程,陈志怡还有明确的目标:先考下盲人医疗按摩从业资格证,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如果有机会,还想通过函授提升学历,向本科迈进。“不管是骑车还是读书,都想再往前多走一步。”这份对学业的执着,与她在赛场上的韧劲如出一辙。
尽管训练很苦,陈志怡从未放弃自己的小爱好——听书。喜马拉雅里的小说和名著,是她训练之外的“精神补给”。刚听完的《活着》,让她有了不少感触:“福贵的命很苦,可他还能平静地讲自己的过往,这种韧性特别打动人。” 这句话语,用来形容陈志怡自己也恰如其分。
眼睛不方便的她,以前出门坐地铁总想着找“眼睛好的人陪”,直到有一次没人有空陪伴,她便自己咬着牙走出了门:“开口求助也没那么难,很多人都愿意帮助我。现在我坐广州地铁,打个残疾人热线,工作人员就会来接,滴滴认证后司机也会多关照,这些都让我觉得,只管大胆走出去,抬头就有光。”她希望更多残疾人能勇敢地走出去,尝试更好地融入社会。
记者手记:
在广东加快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的当下,陈志怡的故事恰是无数残疾人运动员逐梦的缩影。她用骑行经历一次次证明:黑暗或许会遮挡视线,但热爱与坚持能点亮前行的路。